第五〇五 井喷式科技发展-《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2/3)页

    没想到被徐寿拉在一起讨论电磁波了。

    “是的,总统,您提出的这个想法,我已经考虑过了,这确实是可行的,我最近就在做这个接收装置。”

    “而且我发现这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基本上和电力在导线的中传播的速度产不多。”

    董书恒接下徐寿的话说道:“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用这种无线电报取代有线电报。”

    “是的,是的,总统,您知道英国人去年铺设了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但是没多久就烧坏掉了。现在的电缆承受不了那么高的电压,在海底传输的话,又必须能够做到远距离传输,这就必须得提高电压。”徐寿说道。

    “假如这个无线电报机要是造出来了,我们就不需要在受到电缆的限制,通讯的成本也会降低。”

    董书恒自然是知道徐寿所设想的那个前景的。

    但是的他知道这个事情很难做到。

    历史上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自家的花园里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波传递实验,次年即获得了专利。

    1898年在英吉利海峡两岸进行无线电报跨海试验成功,通讯距离为45    km。

    1899年又建立了    106    km距离的通讯联系。

    1900年10月在英国建立了一座强大的发射台,采用10kw的音响火花式电报发射机,1901年12月,马可尼在加拿大用风筝牵引天线,成功地接收到了大西洋彼岸的无线电报。

    试验成功的消息轰动全球。从1903年开始,从美国向英国《泰晤士报》用无线电传递新闻,当天见报。

    到了1909年无线电报已经在通讯事业上大显身手。在这以后许多国家的军事要塞、海港船舰大都装备有无线电设备,无线电报成了全球性的事业。

    无线电报让全球通信变的更加的廉价实用。

    如果要铺设横跨太平洋的有线电报线路,董书恒觉得还不如直接发展无线电报技术。

    实际上这些技术就像是捅破一层窗户纸。

    一但戳破了,就会获得井喷式的发展。

    十九世纪末期的科技发展就是这样,不再向过去那样缓慢。

    蒸汽机从发明的成熟经历了几百年。但是内燃机从发明到实用也只是不到几十年而已。

    电力实用化之后,各种各样的电器设备更是向一下子冒出来一样。

    人们发现自己的想法很快就会成为现实。就连那时候的科幻小说的设想都维持不了几年就能够被人们实现。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了在十九世纪中后期,人类的科技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足以支撑科技井喷式的发展。

    材料,就是材料限制科技的发展。现在董书恒认识的很多东西。他手下的研究所实际上都能够研制出来。

    但是,他们没有合适的材料。

    近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材料学的发展。

    而这个时期,也正式材料学大发展的时期。元素周期表在这个时期被渐渐补齐。

    电力的应用让很多以前难以提取的元素能够被人们提取出来。

    “走吧,这个无线电报机你慢慢做,即使做好了,有线电报也还是要造的,这些线路以后也不会浪费,可以改造成电话线路嘛。”董书恒道,他不希望徐寿陷入到一种急躁的状态。

    无线电报机有了,收音机也就不远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将更加便捷,那个时候才是真的全面开启民智的时候。

    就像是练功一样,搞科研急躁了也容易会走火入魔。

    董书恒对徐寿给予了很高的期望。董书恒手中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本土的科学家。

    这与华夏一直以来的教育模式是有关系的。

    董书恒现在手中的科研骨干大部分都是归化的洋人。书院自己培养的人才还都是幼苗。

    对这些归化的洋人,董书恒平时还要防着一手。但是对于徐寿他什么可以讲。甚至是自己知道的百年后才出现的东西都可以告诉他。

    “咱们还是先去看一下那个电灯运行的怎么样了吧。”董书恒说道。

    众人这才来到了电灯实验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