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以李福寿尊崇的地位,绝不可能信口开河。 他的这句话,透露出的信息量非常大。 大洋帝国政策全新定位; 将致力于成为国际地位上与英国比肩而立,肩负全球领导责任的世界大国,这是对英国全球霸主地位赤裸裸的挑战。 若世界大战之前 英国必然会发动全球资源展开竞争,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围剿大洋帝国,务必扼杀其发展,肢解其疆域,动用军事手段直接予以打击。 然而现在不行,英国心有余而力不足。 看一看协约国集团现在的情况,法国是彻底打残了,仅凭着高卢雄鸡的一口傲气在硬顶着,其实已经摇摇欲坠。 意大利彻底暴露了拉稀摆带的怂货模样,干啥啥不行,胃口第一名。 沙俄如今已成为了世界公敌,17国干涉军正在参与沙俄内战,打的惨烈无比,距离内战结束遥遥无期。 为了战胜德国人,英国人也是把吃奶的劲儿都用出来,这场世界大战对英国造成了严重内伤,也是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世界大战中 随着战争形势的进展,英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被投进了战争的无底洞,死亡人数大大超过了拿破仑战争以后战死的人数,而胜利的曙光迟迟未见。 然而,战争的残酷并不只是人员的伤亡,还有对整体经济的巨大伤害,综合国力大幅度倒退 战争期间,英国损失惨重,为维持并取得战争的胜利,英国在获得大洋帝国金洋贷款的同时,不得不依赖各殖民地和保护国的支持。 而不择手段的剥削压榨,令殖民地内矛盾更加突出,频繁出现暴动和叛乱。 在13年—18年间,英国的国家预算从19.750亿英镑增加到25亿英镑。 战时总预算开支高达142亿英镑,其中大部分用于从大洋帝国的军事订货,以及其他海量的进口物资。 相比之下,由于运输困难和劳动力匮乏,英国的工业实力大幅萎缩。 在13年—18年间,煤的产量由2.82亿吨减少至2.27亿吨,造船量由0.193亿吨下降至0.082亿吨,棉纺织品出口由70亿码下降为38亿码,这是英国工业状况的一个缩影。 战争期间 来自大洋帝国的海量进口商品冲击市场,英国整体工业不断萎缩,失去了越来越多的市场。 战后,英国又面临新工业化对它这个老牌工业国的冲击。由于缺乏大量资金去更新固定资本,英国传统的煤炭、钢铁、冶金、纺织、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开始走向急剧衰落。 最鲜明的例子是英国在所有工业国家的生产比重中,从20世纪初的30%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0%,退步极其明显。 与之相比较 大洋帝国在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比重重,从20世纪初的23.4%,一跃增长到目前的39.6%以上,几乎占据市场四成之多。 而这并不是结束,大洋帝国在战后率先经济转型,先进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加上以电气化为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改造,爆发出更强的生产能力,并迅速占领世界市场。 大量工业产品涌入北美和欧洲市场,首先就摧毁了米国已经落后的工业生产能力,大量工厂倒闭,国内市场被占领。 来自大洋帝国的资本家赚取了大量利润,却严重打击了美利坚民族工业,令其发展举步维艰,在外国资本的强势面前无法抵挡,步步沦陷。 来国为了保护本国幼稚工业基础,拟大幅提高海关税收,却遭到了大洋帝国的横加干涉,甚至威胁以战争手段保证贸易利益。 这就是大洋帝国拒绝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希望对话的原因,也是不承认英国在北美特殊利益的真正原因。 撕破了脸,就可以独占北美市场。 这一切,就是李福寿提出“洋英两国是肩负全球领导责任世界大国”的底气所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