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瘸了一条腿-《澳洲风云1876》


    第(1/3)页

    “恺之,针对德国的战后经济政策布置下去了吗?”李福寿问道。

    “启禀圣上,已经对德国产业和科技界进行了全面摸排,德国领先世界的光学,重化工和机械产业的相关企业,优秀物理和化学家,产业带头人等等,    已经开始密切关注并且采取措施,只是克虏伯公司……”

    “克虏伯公司不需要管他,那是死硬的容克军事贵族企业,谁也挖不动的德国人基本盘。”

    “微臣明白了。”

    如今德国人在苦心经营兴登堡防线,试图对抗协约国集团的倾力一击,将战争继续拖延下去,直至将法国人拖垮,就像曾经拖垮俄国一样。

    不得不说

    围绕着德皇威廉二世周围的德国容克军事贵族就是一群死硬的家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当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头铁得很。

    李福寿站在局外看得很清楚,穷兵黩武的德意志帝国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几乎靠着一国之力对抗全世界,焉有不败之理?

    事关战后的抢人才,抢科技行动已经布局了,德国人的工厂不稀罕,但是人才和技术都是很宝贵的财富,    可以让大洋帝国在相关领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德国公海舰队为什么炮弹打的那么准?

    除了有来自大洋帝国泄密的二代无线电测距仪,还有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光学测距仪加持,这是德国人的独门秘籍。

    进入18年后

    大洋帝国整体金融政策开始收紧,给早已运转过热的经济降温,    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转变。伴随着英国,    法国经济恢复性发展,来自欧洲的强烈需求也在减少。

    澳洲本土的舆论媒体把关注的焦点,    对准战后经济和世界格局上,展开了一场范围播广的大讨论,    很多著名专家学者参与进来,    提出一些颇有见地的意见。

    李福寿也经常会翻阅报纸,从中了解民间动向,作为闲暇时的消遣。

    在最近一期《世界日报》上,刊登了一位姓陈的大学教授抨击日语的文章,读起来颇有意思。

    日语脱胎于汉语,但是根据扶桑人的发音特点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在19世纪下半叶对外开放中,又融入了少部分西方语言因素。

    按照当前的日语统计,汉语占据61.2%,和语占据34.7%,还有融入英语和法语的部分名词,被陈教授称为“不伦不类的怪物”。

    相比较朝鲜,越南全盘接受汉语,日语就增添了更多的本地特色,更像是融入中西方文化的大杂烩,这在正统的汉学家眼中无疑是离经叛道的行为,对正统汉语言的亵渎。

    李福寿把报纸上的这篇报道点了点,对顾恺之说道;“恺之,这篇报道你看过没有?”

    “启禀陛下,    微臣看过这篇报道,    对陈教授的言论,社会上大致有两方面观点。”顾恺之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看了看报纸说道;

    “一方面,持有大华夏主义的人士赞同陈教授的意见,认为日语是歪嘴和尚念错了经,各种看不惯。

    另一方面,更多的意见是持宽容态度。

    这其中,有很多华人不愿意把扶桑和自己扯在一起,透露出各种鄙视和看不起,有种高高在上的心态。

    客观的说,存在即合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