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火车-《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3)页
“臣以为,西南土官屡次叛乱,也并非是这些土官完全不服教化,恐与地方官员贪鄙有关。”孙承宗说道,“进剿只能稳住一时势态,无力改变根本问题。”
“朕何尝不知。可是被打发到云贵之地做官之人,又有几个不是想着捞一票走人,激起地方矛盾也是正常。”朱由校点头道,土司不服教化也许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地方矛盾太剧烈,否则那些土官哪里那么容易造反。
要说西南那些少数民族,也就属壮族比较安分。那些壮族狼兵作战勇猛,曾经在抗倭战争中大显身手。
少数民族叛乱不断,这个问题却是不得不重视起来。不过却也很棘手,毕竟远在边陲之地,天高皇帝远的,那些官员到任后基本上都是放羊的节奏。
最高统帅部很快就叛乱问题下达了作战指令,命令秦良玉率部进剿,此时秦良玉所部已经成为了稳定西南的重要军事力量,朝廷给了秦良玉所部最好的装备,军饷也都给足了,兵力维持在三万的规模。
这支部队有朝廷派遣的政委与指导员维护军纪、宣扬忠君思想,加上待遇不错,秦良玉也对朝廷忠心耿耿,朱由校也对这支军队比较信任。
这三万大军的士兵也不完全出自石柱,也从西南各省招募了兵员编入其中。战斗力十分强悍,对于西南地形非常适应。
有这支军队存在,朝廷要剿灭叛乱土司是没什么问题的。所以尽管西南地区官场比较混乱,但起码朝廷还控制得住局势。
不过没完没了的进剿也始终不是办法,朱由校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便提出了这个问题。
“诸位爱卿,西南土司叛乱,终日进剿也不是长久之计,诸位爱卿有何良策?”朱由校对诸位大臣问道。
户部尚书郭允厚出列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当前朝廷主要精力还是改革关内主要省份,西南之地交通不便,朝廷若要改革西南。可谓时机未到,力所不及。”
作为户部尚书,郭允厚是知道朝廷改革的步骤的。当前北方刚完成改革,还未彻底消化。而西南之地确实交通不便,一时半会改革不过去。先改革西南地区的话也不是不行,但改革效果相对改革江南、湖广之类的省份来说要差。并不能使朝廷税收迅速增长,同样也无法使国有资本财团的市场扩大多少。
总的来说,当前改革西南,既不符合朝廷的利益,也不符合国有资本的利益。
“郭大人所言甚是,不过全然不管也不是办法。不若派遣几名大员统筹地方,再加大西南官场反腐力度,减缓与各族的矛盾冲突,先稳定局势再说。”沈潅出列说道。倒也是老成之言。
朱由校想了想,现在改革西南确实不太符合局势所需,朝廷暂时没那个精力去彻底整顿西南。
“那就依爱卿之言,派几名大员过去统筹一番,都察院再派人到西南盯着点。”朱由校随即决定道。
“陛下圣明。”群臣高呼,却是没人出来扯皮、唱反调,议事效率极高。
“启禀陛下,今年夏收已经顺利完成。多地喜获丰收,唯有陕西持续干旱。河南遭了些蝗灾。”
这个时候农业部将夏收的奏疏呈递了上来,朱由校打开奏疏看了起来。
天启十年陕西又发生了干旱,陕北乃是重灾区。好在朝廷这两年不断的在陕北地区移民、招工,当地人口已经大幅度下降,大部分农村人口都出来做工和移民了。这次旱灾倒是没有造成了什么饥荒,朝廷甚至都不用开仓放粮。灾民自然有其出路。
不过赈济还是要做的。
干旱导致陕西北部的今年的冬小麦几乎绝收,而河南也闹了小规模的蝗灾,虽然有所减产,但河南的夏收还算是可以。
各省夏收相比前几年来说,都是好了太多太多了。主要还是因为水利设施的不断建设。使得农业灌溉得到了保障,农作物大幅度增产,即便是遭受蝗灾减产的河南,所产出的冬小麦也比今年前丰收的时候要高出一大截了。
山东、山西、甘肃、北直隶等地的夏收则大面积丰收了,其中北直隶的冬小麦种植面积减少了不少,山东亦是如此。主要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上升了。
东北商品粮产区也获得了丰收,东北的冬小麦也就是辽东地区还能种植,不过面积也开始下降了,主要是气温越来越低,很多地方已经种植不了冬小麦了,纷纷改种,春小麦、玉米和大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