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时之间,众人生出悲壮之心。 裕王心意已决,当场写下了令旨: “监国制曰: 高皇以布衣取天下,汤武革命之道也,上顺乎天、下应乎人,故诸般政教,审时度势,行法世重世轻,与时而俱进也。今江南变法已数载,国库充盈、四民丰富,但凡奴婢部曲、投献、贪渎,百弊消而百利兴。新法所行,诸邦亦受其益,藩属乐见、外洋骛趋,非大兴之象而何也? 故太子秉高皇成祖之德,必使变法之益均布天下,著枢密大臣徐阶总领其事,兵部尚书张居正为枢密内丞,推江南新法于南北十三省,斟酌损益,有以为之也。又,江南变法得行,首在抗倭,因念朱纨、王忬死得其所,胡宗宪、俞大猷等劳苦功高,著朱纨、王忬赐太子少保,胡宗宪加太子太保,俞大猷擢操江总督、南京兵部尚书,总领海防。又,天下四民与朝廷共度时艰,赐一条鞭税赋减半,其余抗倭、九边功臣将士赏赐各有差。” 几人看了,深感这道令旨实在是大有恩惠,不说别的,单单减半税赋,就足以让天下四民欢宴数日了。加之,令旨明确说减半是按照一条鞭来算,那就直接少交一半的银钱,天下人岂能不乐? 次日一大早,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裕王亲自来到建极殿,徐阶、张居正赶紧出迎,几个舍人也恭敬罗列。 算起来,裕王已经好多天没来建极殿了,想到陈以勤在的时候,还能推行一点政令,等严家开始闹起来,朝政就完全停了。如今徐阶、张居正总领枢密台,两人都深得清流人心,严家又已经名声销毁,政令应该还是能行得通的 他昨夜就已经将令旨交给徐阶,这时便问: “徐阁老、张大人,本王的令旨是否妥当?” 呃…… 徐阶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凭他的经验,自然猜得到,这是裕王维护自己地位的权宜之计。不过,平心而论,这些政令都十分高明,一下子就把变法数年之功揽为己有。若在之前,效果还不会那么好,可如今严家逼宫,又发生了火并,此等消息连夜奔走,早已传遍数省了。天下人王子揣度之际,裕王这道令旨颁下,效果就会增添十倍。从此以后,天下人就会认为严家是因为反对变法而逼宫裕王的…… 他本不想执行,可关键是皇上那边的态度不明朗。到底废不废除裕王这个监国太子,连一点风声都没有……甚至,追不追查裕王无端抓捕二三百官员,又带兵进宫的事,也一点没数…… 在此微妙之际,裕王仍是合法的监国太子,总领天下军民庶政,不听他的,岂不是抗旨?而如果一点不修改,直接照实颁布,天下严党缙绅势必就会衔恨,认为他徐阶趁火打劫、坐收渔利,踩着严家的肩膀往上爬。 沉吟一会儿,他又看看张居正,暗示他可以修改一下。 张居正跟他搭伙十多年,一看眼色就猜到了,但他与徐阶、严嵩都不同,先不说他早就想将新法推布于全国,就说如今的形势,乃是彻底打垮严党的最佳时机,又岂能放过?裕王这道令旨一旦颁发,天下人心所向,就会归于裕王,至少相当程度上会同情,到时候严家再逼迫,势必大失人心…… 这一点,不要说一般臣子洞若观火,皇上如此厉害,岂能不知?说不定,这正是皇上期待地呢?到时候,说不定皇上就有什么厉害招数来治严党,自己这时候掺和进去,实在是极其不智。 一念至此,他微笑道: “徐阁老,居正以为,令旨十分通晓明白,如今变法大业颇多非议,人心惶惑,此令旨一颁,则人心大定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