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学分制-《大唐改革家》


    第(2/3)页

    张超对于这些古代的老师,真的还是不得不服。因为这些古代老师都是主张什么严师出高徒,教育必须要严格,并且对学生动辄打骂。这样在后世可是绝对禁止的。而根据后世的调查,打骂学生不但不能够让学生努力读书飞,反而会让他们心理产生巨大的问题。这样对于学生以后肯定不好,所以张超是坚决反对对学生动粗的。可是他也都不会直接反对。他有他的方法,这样可以避免教师打骂学生。比如说这个学分制,也就是一个非常的遏制打骂学生的手段。

    “打骂学生这种事情,以后还是少做一些好了。”张超说道。

    张超接下来说:“学分制的核心其实也就是选课。每一个必修课也都是要按照学生自己的选择,选择不同的教师来进行授课。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教师授课。教师也都按照各自所擅长的科目,然后进行开始讲学。每次都是学生自己来听课,然后讲完课也就回去了。而这个过程并没有太多的复杂,也就是选择了这个教师的课程,然后也都来听课,等之后可以去上别的教师开设的课程。而教师的授课时间也都会进行公开,可以让学生自己按照自己的需要安排时间来听课。”

    “那如果三年之内,也都不能够学完课程呢?”马上有人问道。

    张超回答:“很简单,如果三年之内学不完成,无法通过考试。那也就让他们延长时间。允许他们半工半读,可以一边工作挣钱一边俩我们四门学读书,未必要一起集中在三年之内读书。”

    “这样也行?”在做的博士都是非常意外。

    因为对于这些博士来说,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读书方法。半工半读,这个在过去都是一边做农活一边读书,然后这种主要流行在那些底层的书院,而四门学没有开办这种读书方法。

    “可是以后难道我们没有按照各自的班组来进行教书的吗?”

    张超回答:“是的,以后我们没有固定的班组了,大家都是各自自己学习,然后修够了学分之后也就可以申请毕业。然后获得一定绩点的学子我们可以让他们推荐区参加科举考试。”

    “荒唐。这种没有班组的学生,算什么?让他们自己自由学习?如果这样,是不是太散漫了?”贾万春哼道。

    按照后世所常用的教学方法,一共有三种。一种是导师制。导师制也就是所谓精英教育了。导师制也就是少数几个学生,派出一位导师来进行专门教导,不但教导他们课程,还要负责他们生活,从各方面来指导他们。而这种在后世称之为一对一教学,或者是小班教学之类的。这种模式是中国最古老第一种模式。中国最古老的也就是这种师傅传授,然后专门收几个徒弟来拜师。这种模式传承性很强,自古以来都是师傅精心教导徒弟,徒弟甚至都是师傅事业的继承人。这种教育方法效率最高,并且学生学习效果很好。可是代价也就是一个导师无法教导太多的学生,一个导师无法承担起太多的学生,只能够专心的培养几个。

    后来也就发明了一种班组建制的教学,也就是后世常用的教学,而现在四门学也都是这样。所谓班组建制教学,也就是把学生按照一定规模组建起来,数十人甚至上百人为一个班,然后让各科的教师来教学。经过了一定教学计划的执行,然后里班组里面也都选择出一些“优秀学生”来进行辅助管理,这样也都可以让教师能够方便管理。

    这种班组模式也就是一种能够更大范围教导学生的方法,能够让有限的教师资源能教导学生。这种方法也都是未来一千多年的教育最常用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节省教师资源,能让最少的教师来承担起更多的教育任务。这个是历代教师自己发展而来的,班组的模式是能够让尽可能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把教育成本尽可能的平摊。

    当然,这种方法不可能有必导师制更好的教育效果。导师制当然是最好的教育模式,可是仅仅适用于贵族教育,适用于经济条件好的人。至于普通经济条件差的,也就只能够选择这些班组模式的学习方法了。可是这样的方法也都是好的,他能够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学生,让更多学生能够参与读书。

    教育这种东西只能够越来越普及,只有普及教育才是能够尽可能挖掘人才的方法。导师制最后产生的只能够是一个个的精英。而这些精英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他们也都是会选择让精英来教导自己的后代,很少会愿意出去教导非血亲的人了。
    第(2/3)页